近千户农民被冒名贷款 干部私贷公用涉嫌诈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短信群发 短信群发平台 短信群发公司 验证码接收平台 群发短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濮阳114黄页 >濮阳新闻 >近千户农民被冒名贷款 干部私贷公用涉嫌诈骗

近千户农民被冒名贷款 干部私贷公用涉嫌诈骗

2011-08-23

在新疆巴里坤县,有近千户农民每个人名下都有数额不等的贷款没还,因此,被银行系统列入了“信用黑名单”,而他们是怎么贷的款?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8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巴里坤县石人子乡三村五组,对当地农民进行了走访。记者发现有不少农民都存在被人冒用身份信息向银行贷款的现象,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被贷款"。

  在众多类似的遭遇中,石人子乡三村五组农民刘玉辉是最典型的。2011年5月,刘玉辉打算贷款买一辆小汽车,可是去办手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已经挂在银行系统的"黑名单"上好几年了,所有的银行都不愿意给他贷款。刘玉辉查来查去,最终查到自己在巴里坤县农业银行竟然有一笔5000元的贷款至今没有偿还,这让刘玉辉感到非常的纳闷,自己怎么就不记得曾经在农业银行贷过款呢?

  刘玉辉:农行说我贷款了,我说我不知道。最后农行把单子拿出来,一笔贷款5000元,一笔贷款2500元。我知都不知道这个事情,这不是我签的字。我都不知道谁签的字,可是我头上有两笔贷款。
 

  和刘玉辉有相同遭遇的在巴里坤县石人子乡三村还有20余人。贷款金额都是5000元,贷款日期集中在2000年左右,贷款的用途则是建设当时的一个惠农项目——万亩草料基地。根据村民回忆,当时村上有20户人家参加了这个项目,听说是农业银行给村上一笔钱,然后村上再用这笔钱给大家购买草料种子,平整土地等。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钱竟然是村上用农民的个人名义从银行贷出来的,而且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许多压根没有争取到万亩草料基地建设名额的农民,竟然也在"被贷款"的行列中。比如说:农民梁延古参加了基地建设,贷款没他的名字,可是而他的四个儿子都没有参加基地建设,却都在“被贷款”的行列中。

  究竟是谁冒用了这些农户的信息,这笔贷款流向了那里?谁来替农户把钱还上?谁又该为这起“被贷款”事件负责?

  2000年左右,巴里坤县农业银行向各个乡镇提供了总计1000余万的"扶贫信贷资金",但是按照规定,乡镇政府是不具备贷款资格的,所以当时的各乡镇政府和农业银行就协商采取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将这笔贷款分摊给每一个在项目中受益的农民。

  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各乡镇的领导却在另一个很重要的政策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原本应该是免息三年,被理解成不用偿还。对这事,巴里坤县石人子乡党委书记甄宗平和乡长候光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本来不该贷款的结果就贷了款,而且也没有告知农民,让这笔贷款在银行呆了十几年,如今利息都已经远远超过本金了。

  候光绪:说实在话,当时借款是私贷公用,就是借你(农民)的名字贷款,用你(农民)的名字把钱拿上来。

  甄宗平:当时对方(农民)不知道(被贷款)。当时所有概念很模糊,(认为)钱(贷款)是不还。

  出现这种情况,银行方面自然也脱不了干系,但是巴里坤县农业银行行长沈俊刚认为:当时部分乡镇干部的做法已经首先构成诈骗,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是要这些干部去找农民协商。至于贷款,还是必须得要还的。

  沈俊刚:如果你给我提供的(贷款人信息及签名等)都是假的,随便找了一些人,就把贷款拿走了,(即使)用途再合法,还是存在诈骗行为。

  但是不管这责任如何追究,目前巴里坤县农民面临的是贷款利息已经超过本金的现实。当时部分干部的一个自以为是的想法如今却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并且全部都得让农民们来承担,这让大家都感到无法接受。

  针对这一问题,巴里坤县县委县政府于8月17日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并迅速和农业银行协商,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巴里坤县县委常委吴享豪:目前,地区农业银行已向国家农业银行提出请示,为消除贷款农户不良记录,先由县人民政府按照一定比例买回贷款债权,交县国投公司管理。由县国投公司进一步核实确定贷款责任主体后,按相关规定回收贷款。并要求调查组在调查中,如果发现干部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依法进行处理。(新疆台记者孙建忠)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法治频道
 

最新产品

最新供求